近年评论红星大奖的一些专题报道都共同点出了一个观点,就是入围和得奖名单大部分都是贴近市民生活的故事题材以及艺人生活化的演技。“生活化”固然是好,但这也只会导致剧本的创作和演员的演技固步自封,所以今天版主就来好好分析评审对“生活化”的看法。
版主探讨的范围将分为“艺人”以及“戏剧”两个部分,而版主今天将探讨前者。
这些年时常看见类似“艺人凭借生活化的演技拿奖。。”出现在各大报道上,尽管他们生活化的演技确实引起了观众的共鸣,但这也将他们局限在同一个表演方式,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枷锁,难以有突出的表现。
就比如今年获得“最佳女配角”的林梅娇,她在《五零高手》以生活化的角色,平稳的演技引起观众的共鸣,但整体而言并不算非常特出,反而是同为入围女配角奖项的许美珍表现特出,外表强悍但心里渴望家人的关爱,内心戏十足。只能说评审比较喜欢含蓄的表演方式。
还有就是陈澍城。他近年时常演出失智症的角色,所以这类表演对他而言驾轻就熟。表现是够生活化,不过他应该挑战更多内心戏的角色,不然他以后就会成为“失智老人专业户”,难以发挥应有的演技了。
不过“生活化”有两种状况,一种是属于林梅娇和陈澍城“表演派”,另一种就像陈汉玮和郑惠玉的“自然派”。这里的“自然派”指的是演员本身散发出该角色应有的气质。就好比陈汉玮本身就散发出闷骚大叔的气质,所以在演出《给我一百万》就更加自然。只需一点点演技,表演看起来就无违和感。
郑惠玉也是如此,她本身的性格就大剌剌的,所以在演出《给我一百万》时表情会更加投入,仿佛融入了该角色中。不过,她后期在该剧的内心戏也成功感动观众,这也令她的演出加了不少分。
另外,去年饰演女强人角色的陈丽贞,首度演出狐妖角色的欧萱,再到刘子绚以及李铭顺和范文芳都各自挑战了不一样的角色性质并拥有杰出的表现,深得观众的赞赏,理应给予肯定,可惜前三者甚至连入围的机会都没有,令人质疑红星大奖遴选候选人的制度,也有可能这就是新传媒的“政策”。。
总的来说,希望新传媒能够考虑让表现特出的演员得奖,而不是以表现自然作为唯一衡量艺人表现的门槛,不然以后的艺人都不敢挑战另类的角色,带给观众新鲜感。
版主记得新传媒以前常让表现特出的艺人给予肯定,可近年却频频让表现平庸或平凡的艺人得奖,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和深思。。
Comments
Post a Comment